2017年,在阜宁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,阜宁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精神和部署,大力抓好秋收粮食生产各项工作,努力克服低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,秋收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,阜宁秋收粮食产量59.81万吨,同比增长0.51%。
阜宁县的秋粮生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
一、秋熟面积齐平略减。今年秋粮总面积99.86万亩,比去年增0.12万亩。水稻、玉米、大豆、山芋种植面积分别为87.9、6.3、4.19、1.35万亩,分别比去年增加0.83%、减少0.24%、减少13.35%、减少11.76%。由于前几年种植棉花比较效益低且受气候条件影响等因素,棉花面积继续滑坡,今年仅种植750亩,比去年减少28%。
二、秋粮总产小幅幅提高。秋粮总产59.81万吨,比去年增加0.3万吨,增0.51℅,其中水稻58.49万吨,比去年增加0.5万吨,增0.91℅。
三、单产将小幅增加。秋粮平均单产600公斤,比去年增加3.74公斤,增幅0.63%。其中水稻单产630.2公斤,比去年增加0.53公斤,增幅0.09%。单产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。一是国家农资综合直补、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率高,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。二是针对今年受厄尔尼诺天气影响,前期高温,成熟期间气温较往年偏低,水稻生育期推迟,较常年推迟3天左右,与上年持平,气候条件总体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。由于全县上下狠抓水浆管理和肥料运筹,特别是搁田、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措施到位率高,水稻穗稻瘟,纵卷叶螟的危害极轻微,病虫危害对产量造成损失控制在3%以内。三是部、省级的高产创建及水稻机械育供秧示范点项目抓得比较实,示范带动作用比较明显,推动了面上单产的提高。
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
(一)种粮劳动力素质不高。由于务农不如打工,现在只要是有点知识和技术的青壮年都进入城市或工厂打工,就剩下些老人和妇女成为种粮劳动力,他们的素质普遍不高,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,务农人员逐年减少,劳动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,农村用工越来越贵,越来越难找。
(二)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不完善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,取消农业税、粮食直补、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相继出台,农民种粮受益较多。目前水稻达138元、水稻每亩补贴达109.1元,农资综合补贴每亩达80.6元,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。但这种补贴方式由于涉及范围广、执行难、存在农民不种粮也享受补贴的不合理、不公平现象,容易激发基层矛盾,不利于粮食规模化生产。
(三)粮食生产周期长且经济效益不显著。粮食生产周期时间比较长,经济效益不显著,不如外出打工收入多,这是明摆着的事实。就拿种水稻来说,水稻整个生育期约5个月,如果不依赖机械作业,人均能管理好两亩田就很不错了,每亩产稻谷7百公斤以内,每百公斤市场价240元,二亩田水稻总收入3360元。每亩成本(种子、农药、化肥及其他费用)约630元,总支出1260元,纯收入约2100元,月均约420元。进城(厂)打工,每月至少2000元。多则3千,5千。因此大多数青壮年都不愿种粮,造成粮食生产后继乏人。
粮食生产的对策及建议
(一)加强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培育。要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为载体,以家庭农场、专合组织、种粮大户为重点,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开展农业函授教育、农村远程教育、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,加大宣传培训力度,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应用粮食新品种、新技术、使用新农机的新型农民主体,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。
(二)完善惠农政策。粮食生产是低效产业,没有效益农民就没有积极性。要认真研究解决粮食价格和生产投入的问题,既要保障农民种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,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,又要有一定的财政资金保障粮食生产新品种、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。进一步增加先进实用农机具补贴品种和补贴资金,积极探索实现良种补贴与主推品种、主体技术和试验示范相结合,优化良补资金发放方式,充分发挥良补资金的推动作用。
(三)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化。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产业化,延伸粮食产业链条,提高加工转化能力,增加农民种粮收入。全面推广“公司+基地+合作组织+农户”的运行模式,实现“产、供、加、销”一条龙发展。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,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,加快农村土地流转,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,确保粮食加工原料供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