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我市经济总体呈现“转型加快、增速放缓、质效提升、民生改善”的发展态势。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,但受汽车行业下行和主动调优的影响,经济下行和转型压力持续加大,实现全年目标仍需加倍努力。
一、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
(一)总体来看,经济运行稳中向好。一是宏观指标增势平“稳”。上半年,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的三大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。全市实现GDP2515.7亿元,增长7%,比一季度提升0.4个百分点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.16万人,增长0.2%,6月份CPI同比上涨1.8%。二是多数指标增速达预期。今年以来,列入考核重点监测的11个主要经济指标中6项增速超过或基本达到预期目标。服务业发展超预期,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.4%,增速高于目标0.4个百分点;三大需求全部达预期,投资、消费、进出口分别增长11%、11.2%和17.5%,均达预期目标;城乡收入基本达预期,预计分别增长8.3%和8.7%,分别高于目标0.3和低于目标0.3个百分点。三是核心指标稳步回升。上半年与一季度相比,GDP、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回升0.4、3.0、0.8、1.1和3.6个百分点。
(二)从三次产业看,结构优化步伐加快。上半年,三次产业总体呈现“农业高效发展、工业稳步发展、服务业领先发展”的结构加快调整态势。一是高效农业规模发展。上半年,全市调减夏熟粮油面积62.7万亩,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0.9万亩,完成年度目标的73%。新建各类农业电商平台196家,农产品网上销售额48亿元,增长21.5%。二是工业增长面明显回升。上半年,全市工业31个细分行业中,有22个实现正增长,其中,机械装备、化工、建材、食品、轻工等行业分别增长19.7%、18.6%、28.6%、15.4%、40.2%。规上工业企业增长面达到57.9%,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,创近三年的最好水平。三是服务业增势全省领先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20.6亿元,增长10.4%,服务业投资760.8亿元,增长21.5%,增速均居全省第二,分别高于工业6.9和17.5个百分点。服务业用电量增长12.9%,高于工业28.2个百分点。新兴服务业量速齐升,全市接待游客1517万人次,同比增长17.6%,旅游业总收入达170.7亿元,增长25.8%,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.4%。快递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.5%,增速全省第三。
(三)从三大需求看,拉动作用更加协调。上半年,我市经济增长动能逐步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、投资、出口协调拉动转变,出现多年来少有的消费增速高于投资、三大需求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。一是投资结构积极变化。上半年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2亿元,增长11%,增速列全省第四。新批项目持续向好。全市发改系统新批项目2309个,增长47.8%;计划投资额2376.2亿元,增长46.8%。全市在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54.1亿元,同比增长36.6%,占全部投资的比重24.1%,同比提高4.5个百分点,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65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.2个百分点。二是消费市场稳步回升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82.3亿元,增长11.2%,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.1个百分分点。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829.5亿元,同比增长11.1%,乡村实现零售额52.8亿元,同比增长12.8%;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92.9亿元,同比增长10.8%。三是对外贸易较快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0.8亿美元,增长17.5%,其中出口总额26.9亿美元,增长31.2%,增速全省第二。
(四)从三大收入看,聚焦富民成效显现。上半年,三个口袋呈现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企业收入,企业收入好于财政收入的良好发展势头,富民导向深入人。一是财政收入降幅收窄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.9亿元,同口径下降13.1%,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.6个百分点。二是企业收益总体趋“稳”。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企业利润228.3亿元,增长3.4%,比一季度回升4.4个百分点。三是城乡收入稳步增加。上半年,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5元,增长8.3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32元,增长8.7%,全市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.84万元,3项指标绝对水平均列苏北第一。
二、全市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加快
(一)新旧动能加快转换。今年以来,双新产业的加快发展,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汽车、纺织等传统产业下滑的影响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62亿元,增长20.3%,快于面上工业14.8个百分点,占比达36.7%,比去年底提高3.6个百分点。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.4%,高于面上工业14.9个百分点。智能制造迅速发展。智能终端产业开票销售50亿元,增长30%,手机整机出货量突破600万台,其中出口交货值超过13亿元。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915亿元,增长21%,网络零售额150亿元,增长37%。
(二)绿色发展成效明显。“一片林”战略工程顺利推进,今年以来新造林13.9万亩,同比增长58%,改造提升15.9万亩,新增城镇绿化面积1955公顷,累计栽树1390多万株。今年计划要关停29家化工企业,19家已关停,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和PM2.5平均浓度继续保持全省前列。
(三)新能源利用全省领先。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新增10.5万千瓦,总量达425万千瓦,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32%,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302.7万千瓦,占全省53%。新能源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55.2亿元,增长14.6%。
(四)节能降耗成效明显。上半年,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%,是全省下降最快的地区之一。每度电工业开票销售26.7元,同比增长17.7%,绝对值接近苏州(27.3元/度)水平。全市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390万吨标准煤,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达83%,下降10%。全市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250亿元,下降12%。
(五)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。全市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五大任务全面落实。对违规违法钢铁产能全部关停取缔,以“伤筋动骨”推动“脱胎换骨”。截至6月末,市区商品房库存584.7万平米,同比下降17%。商品住房去化周期4.8个月,较上年同期缩短6个月。上半年全市直接融资165.2亿元,上市企业累计达10家。落实各级优惠政策,帮助企业降低成本20多亿元,企业利润稳步回升。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.4亿元,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364.6亿元,占一般公共支出的75.4%,增长13.9%,高于一般公共支出平均增幅4.8个百分点。
三、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完成目标难度较大。一是多数指标增速回落。列入考核的重点监测11项主要经济指标,与去年同期相比,GDP等8项指标增速出现回落。其中工业、投资、财政回落幅度均超过5个百分点。二是四成指标缺口较大。11项指标中5项增速缺口较大,其中GDP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工业投资、一般预算收入和外资增速缺口分别达1.5、5.5、5.0、18.1和29.7个百分点。三是部分指标增速靠后。11项指标中5项增速居全省后三位,受汽车、钢铁等深度下降影响,GDP、工业、财税主要指标年内难以摆脱后位局面。
(二)工业下行态势明显。从趋势看,开票增速逐月回落,用电出现持续下降。2-6月,全口径工业开票分别增长4.5%、7.8%、2.8%、1.0%和下降0.3%,2-6月份,工业用电分别下降13.8%、18.3%、18.2%、17.2%和15.3%。分行业看,汽车下降影响较大。上半年,全市汽车行业开票销售360.4亿元,同比下降37.7%,剔除汽车行业,汽车行业下拉工业开票12.7个百分点,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6.5个百分点,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个百分点以上。分区域看,两极分化特征明显。受汽车、德龙等影响原大市区(不包括大丰)、响水规上工业开票分别下降31.7%和10%,大丰、滨海、阜宁、射阳、建湖、东台等6县市区增势相对较好,均保持两位数的稳定增长。
(三)投资需求有待增强。从在建项目看,重大产业项目缺乏。2017年全省列出的重大产业项目中,淮安超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,我市50亿以上工业项目仅为盐都东山精密1项。全市5000万元以上制造业新开工项目203个,同比减少220个,下降52%。从项目产出看,新增长点拉动乏力。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四上企业仅16家,其中规上工业5家、规上服务业8家,多数地区仍为空白。从设备抵扣看,发展后劲有待增强。上半年,全市固定资产抵扣税9.5亿元,下降7%,比全省低38个百分点。2014年以来我市总量一直稳居苏北第一,但今年上半年被淮安反超1.2亿元,淮安同比增长1.3倍。
从趋势来看,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速有所回升,一季度和上半年GDP均增长6.9%,同比提升0.2个百分点,有走出谷底的迹象。但盐城走势与全国相反,增速出现明显回落。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,一是存量支撑乏力。主要受汽车产业、263整治和主动调结构等因素影响,特别是汽车产业下滑影响较大,影响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以上,影响GDP2.5个百分点,导致增速出现回落。另一方面增量拉动乏力。近三年缺少象德龙、博汇等大企业大项目,去年新增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仅8家,今年上半年新增工业定报企业仅5家,增量拉动作用明显减弱。
四、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对策建议
一是要全力化解企业发展瓶颈,努力提升企业增长面。一方面要加大国家、省、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力度,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、岗位和个人,使降成本政策尽快落地生效。另一方面,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、用工、土地、市场等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,激发企业发展活力。
二是要加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,切实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。对新增产业项目,要落实部门跟踪培植,要切实防止和杜绝项目落地但服务脱接,进而影响项目的推进力度。做到早开工,早竣工,早投产,早达效,增强全市工业可持续发展动力。
三是要强化主体经济运行监测,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。建议市政府定期召开工业条线经济形势分析会,认真剖析工业开票、用电、产值下滑原因,加强重点区域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控,采取切实措施,努力扭转下滑势头,实现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。